返回首页

怎样理解做学问的三种境界?

213 2023-11-27 06:58 admin   手机版

一、怎样理解做学问的三种境界?

我不知道您说的三种境界是指具体哪三种?我理解的做学问是为自己,不是为其他任何人。我说一下孔子做学问的六种境界吧。孔子说他十五岁时开始有志于求学,到三十岁时才真正把志向立住,到了四十岁的时候,对事物当然之理,表里精粗,了然明白,无所疑惑,成了明白人,但是内心还不够强大,要到五十岁时才悟到天命,对人生一切之事只凭着自己的良知,大是大非,去做!等到六十岁时,外界的一切相反的意见与言论,一切违逆的反应与刺激,都不觉得刺耳。我知道它是怎么回事,也知其所以然。到了七十岁时,达到中庸之道,人生进入自动巡航,无论处理什么人、什么事,不用勉强自己,自然就能做到恰到好处,分毫不差。这里解释一下,中庸之道不是大家常常理解的差不多就行,而是完美的状态。

二、教育的三种境界?

01

第一个境界是对教育

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教育是伟大的事业,从大处说,教育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兴衰;从小处说,教育关系到一个人的成长、千万个家庭的幸福。所以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面对的是生动活泼成长的儿童与青少年。

教师要认识自己职业的重要性,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教师要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教师有了这样的认识、这样的信念,才能不断成长。

02

第二个境界是修炼

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钻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总结经验教训,逐步认识学生成长的规律、认知的规律,逐渐掌握教育规律,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的专业水平。北京市丰台区一位初入职的年轻教师教一年级语文课,一堂“荷叶圆圆”的课,在专家的帮助下,经过三个月的磨炼才讲得比较满意成功。她后来说:“那三个月是我最痛苦的三个月,也是最幸福的三个月。”好似涅槃重生,有了一次飞跃。

教师的成长就在教育实践中,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正如特级教师于漪所说的:“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最重要的是内心的觉醒,就是把日常平凡琐碎的工作与我们未来的事业和千家万户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每件事情就会有育人的平凡意义。”于漪还说:“我这一辈子有两把尺,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她就是这样做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不忘初心,在不断学习反思中磨炼成为我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

03

第三个境界是收获

教师的成长与学生的成长是同步发展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帮助学生成长,自己也就成长起来。到时候,看到你教的学生一个个成才,你就会成就感油然而生,感到无比的幸福。正如于漪所说的:“教师的生命是在学生身上延续的,教师的价值是在学生身上实现的。”所以我常说,教师是最幸福的职业。

三、觉醒的三种境界?

第一个阶段:你是受害者。

我们差不多生来就有无力感,并且大多数人会一直维持这种状态。我们认为世界就是要剥削、压迫我们,处处刁难我们。我们觉得自己是整个世界种下的因所结的果,我们没有任何影响力。我们挣扎、抱怨、抗议,还聚集起来与掌权的人抗争。除了偶尔参加些聚会快乐一下,总得来说,生活很糟糕。

第二个阶段:你获得掌控。

不知什么时候,你看了部改变生命的电影,或者你看到一本书,你开始觉察到自己的力量,你领悟到设定意图的力量,你领悟到视觉化的力量,你开始想象自己想要的未来,采取行动,直到成功。你开始经历一些奇迹,你开始体验到一些很酷的结果。总的来说,生活开始变得很不错了。

第三个阶段:你开始觉醒。

经历了前两个阶段后,你开始意识到意图就是限制,你了解到即使用尽自己新发现的力量,依然不能控制所有的事。你开始觉察到,当你臣服于某种更大的力量时,奇迹开始发生。你开始放手,相信,你开始练习时时刻刻和神性连接,你开始学会了抓住灵感并且依其行事。你意识到对于生命你可以选择却不能控制,你还意识到自己所能做的最妙的事,就是接受每个当下。在这个阶段,奇迹不断发生,时时令你惊叹。总的来说,你时时刻刻生活在惊喜、奇迹和感恩中。

四、教研的三种境界?

三种境界:“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此第一境也;“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此第二境也;“纸上得来终觉浅,切知此事要恭行”此第三境也。

学校的发展,重中之重还在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而业务能力的提高,非一朝一夕,更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看来,独自一人闭门造车显得有很多无奈,此时,团队的力量可见一斑,而如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是教科研的首要任务。教科研,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研究活动

五、莲花的三种境界?

第一重境界——洁身自好;

宋代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生长在淤泥当中,但能够洁身自好,保持一份清高的节操。做人也是如此,不同流合污,始终坚守本色,才更值得人尊敬。

第二重境界——包容吸收;

明代处世奇书《菜根谭》里面说:“洁常自污出,明每从暗生也”,清洁的东西常常从污秽中产生,明亮的事物常常在黑暗中出现。这句话也是莲花的生动写照:莲花生长在淤泥当中,但不排斥淤泥,还能藏污纳垢,包容吸收,最终成就自我,这一点就非常难能可贵。

第三重境界——求缺惜福;

宋代蔡襄《十三日吉祥探花》:“花未全开月未圆,寻花待月思依然。明知花月无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怜”,这首诗的意思就是:花没有全开,月亮没有圆满的时候,此时寻花待月的意境最美好。一旦知道了花和月都是无情之物,花要凋谢,月亮越亏缺,多情的人们就会感觉更加可怜和忧愁了。

六、敬业的三种境界?

敬业有三种境界,分别是乐业、精业、勤业。

乐业是长期敬业的基础,精业是必须要提高完善自己的业务,这是对自己事业的尊重,勤业是敬业的表现,任何一个敬业的人都一定是勤业之人。

七、无我的三种境界?

1、千锤百炼领悟之极限

又称百炼自得之极限,由手冢国光

 开启,是无我境界的三大终极绝招大门的一扇。如果将无我的境地比作寂静的火焰,那么这就是力量更加的强、宛如岩浆一样。使全身的力量汇聚在身体的某一处地方,

使力量加倍,将对方所有的球、所有的回旋、所有的轨道、所有的破坏力、所有的一切加倍返还。但是,其他身体部位的反应能力将会下降。

2、才气焕发之极限

又称才华洋溢之极限、绝对预告,由千岁千里

 开启,是无我的三大终极绝招大门的一扇。与千锤百炼领悟之极限不同,能看到比赛的进程,利用脑力飞速转动,活化头脑的运作,将比赛内容在一瞬间进行模拟,准确预测该回合所需要的球数

3、天衣无缝之极限

简直就是天衣无缝,可能是将无我的力量储存在身体深处,以某种形式毫无浪费、适量的释放并爆发而出,也可能是某种难以解释的力量(来自乾贞治

 )。是无我的三大终极绝招大门的一扇。

首先由越前南次郎

 开启,沉睡了二十年除他外仍然无人开启。二十年后少年武士越前龙马

 利用精神重新开启天衣无缝之极限。新网球王子中,手冢国光在与青学

 前部长大和佑大的对决中也开启了天衣无缝之极限。

八、豁达的三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开朗阳光的个性,即经常保持开心愉快的状况,遇事从容不迫。

第二重境界,是抱着对人宽大包容的心,除了对事之外,面对他人亦保持宽容。

第三重境界,是个人保持开朗,对人宽容之外;进而能够以开朗宽容的个性感染他人,令别人产生乐观的看法。

这是一种由内而外,再对外扩展的落落大方,具感染力的积极开朗个性。

九、吃苦的三种境界?

吃苦教育有三重境界,其一是“挨”,其二是“适应”,其三是“超越”。

  “挨苦”是最低的境界,就是成人强行安排孩子受苦,孩子极不愿意,有没有办法,只好“挨”,直到成人的安排结束。这种情况,不仅无益而且有害。我记得小时候,父亲也有意的锻炼我的吃苦精神,当时在农村,他的方法是增加劳动强度和延长劳动时间,但是,他的教育是失败的。他让我产生的是对劳作的厌恶和惧怕,不仅没有增长相反减小了我对痛苦的忍受能力。

  “适应”是一个更高的境界。随着时间的延长,孩子的承受能力得到很大的增强,训练结束后,再遇到一般的困难和“苦”就不怕了。但是,“适应”只是增加了人的承受力,并不能减少孩子的惰性,增强孩子的意志,这个经验来自于我的一个同事,曾经北京市皮划艇冠军队的成员,他告诉我:以前训练太苦了,挑战人身体的极限,所以现在碰到熬夜加班等或苦或累的事情,都受得了;但自己的惰性没有受到抑制,还是能懒就懒,另外自己的进取性和自制力也没有比接受训练以前有过增长。

  “超越”才是最高的境界,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对此,我有过两次深切的体会,其一是2004年正月初八骑自行车200多公里到河北大学,其二是2006年元宵节绕北京二环步行一周;两次都是独自进行,行前内心都有较大写作压力,都有明确的自我激励的愿望。当行程结束后,都会想起《老人与海》里圣迪亚戈说的那句话:床是我的好朋友,床会成为了不起的东西。然后是舒服得不能忘记的睡眠,是接下来好长时间的积极和热情。整个过程中,虽然饱尝筋疲力尽的滋味,但是心里一点都不苦,相反越苦越有成就感,还想再苦一点,到了目的地后还想早走一段。

  适当让孩子吃吃苦会让孩子更能体会到幸福的甜蜜,父母放手让孩子吃点苦吧。

十、画家的三种境界?

第一种~基本造型能力,画一写像的东西可以生存,仅此而已。

第二种~除了拥有基本造型能力还可以进行某些宣传教育等工作。或模仿名画名作积累财富。

第三种~可以进行艺术创作,这是一个辛苦的差事,成了可以功名成就,像齐白石等,不成将一事无成,一辈子就在痛苦中挣扎~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